新闻动态

空调都买不起,梦想何以为继

    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0:33    点击次数:195

看着电视剧里可可把睫毛画得歪歪扭扭,台词说得像小学生作文,我这暴脾气差点把遥控器按碎了。

要不是冲着孙俪的演技撑着场子,这剧真能看得人脚趾抠出三室一厅。

这姑娘放着老爹李奋斗给的三千万不要,非说要去开奶茶店追梦,结果连二手空调都买不起还得回头啃老,被黑心中介坑得直跳脚,这哪是追梦啊?

分明是给观众表演花式翻车。

说实话,谁年轻时候没做过白日梦呢?

我二十出头那会儿也想过辞职开咖啡馆,墙上贴满世界各地的明信片,结果被当会计的老爸按着计算器啪啪打脸:"闺女,你知道一杯拿铁的成本构成吗?"现在想想真是后怕,要不是当年被现实泼了冷水,现在可能早就赔得底裤都不剩了。就像《当幸福来敲门》里说的:"当你最认为困难的时候,其实就是你最接近成功的时候。"可前提是你得先活到那个时候啊!

最近看《2023年轻人创业报告》真是吓一跳,95后创业失败率居然高达83.6%。有个数据特别扎心:68%的初创公司倒闭,都是因为创始人低估了运营成本。这不就是可可的翻版吗?她以为开奶茶店就是调调配方、拍拍短视频,结果被二手房东坑押金、被供应商坐地起价、连电费单都能看得心梗。这不正应了马云那句话吗:"今天很残酷,明天更残酷,后天很美好,但绝对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。"

想起我们小区门口奶茶店的小夫妻,人家创业可没这么莽。两口子白天在科技园上班,晚上支摊试口味,硬是攒了两年钱才敢盘店面。去年夏天40度高温舍不得开空调,老板娘笑着说:"现在省下的电费,都是将来孩子的奶粉钱。"这才是真实世界的追梦人啊!哪像电视剧里演得,动不动就"我要为梦想窒息",结果被现实按在地上摩擦。

不过话又说回来,编剧这么写可能也有道理。你看可可这种"何不食肉糜"的做派,不就是现在网上说的"清澈的愚蠢"吗?前两天还看见个新闻,富二代留学生回国卖煎饼,非要用和牛配松露酱,结果半个月就把爸妈给的200万启动资金烧光了。这让我想起《活着》里的福贵,家财万贯时觉得钱不是钱,真到穷途末路了才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。

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得在理,人的需求就像爬楼梯,得先站稳生存需求这层台阶,才能伸手够自我实现的屋顶。我表妹就是个活例子,美院毕业非要当自由插画师,结果啃了半年方便面后,老老实实去游戏公司当原画师。现在五年过去,工资翻了三倍不说,业余接单的价格比当初预想的高十倍。这不就是"站在巨人肩膀上摘星星"的现实版吗?

不过咱也不能全盘否定追梦的勇气。就像韩寒当年退学写作,不也被人说"脑子进水"吗?但人家可是默默写了三年博客才一鸣惊人。关键得学学雷军的"顺势而为",他做小米前在金山蛰伏了十六年,这叫"低头赶路,敬事如仪"。反观可可这种,就像没考驾照就飙车的愣头青,注定要撞得头破血流。

说到底,编剧可能就是想用可可的"作死"经历给我们敲警钟。想起《平凡的世界》里孙少安说的:"钱当然不是万能的,但人没钱的时候,钱就是命。"这话糙理不糙。就像我邻居王叔,年轻时觉得谈钱俗气,结果老母亲住院时连押金都凑不齐,现在五十多了还在开滴滴还债。他总跟我们小辈念叨:"梦想这玩意,你得先把它装进保险箱里,等有钥匙了再打开。"

眼看着剧里可可又要找老爹擦屁股,我真是又气又笑。这不就是当代年轻人的真实写照吗?前段时间知乎热榜有个神提问:"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既想躺平又焦虑得要死?"下面最高赞回答绝了:"因为我们在抖音上看多了诗和远方,却忘了查银行卡余额。"想想还真是,多少人跟风辞职开民宿,最后赔得连花呗都还不上。

不过说句公道话,年轻人敢闯敢拼也不是坏事。就像董明珠说的:"梦想还是要有的,但请先把今天的工作做好。"我认识个95后姑娘特别清醒,白天在银行数钞票,晚上在B站教理财,周末还去摆摊卖手作。她说这叫"三明治人生",上下两片是现实,中间的夹心才是梦想。两年下来居然攒出个小公寓首付,比同龄人少奋斗五年。

所以啊,看着可可在这部剧里横冲直撞,倒像面照妖镜让我们看清自己。弹幕里有人说她"又当又立",也有人觉得"勇气可嘉"。要我说,生活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,而是需要智慧的综合应用题。就像《肖申克的救赎》里安迪,既能在监狱里运筹帷幄,又能用二十年挖通自由之路。真正的梦想家,从来都是戴着镣铐跳舞的高手。

眼看着剧情发展到可可终于向现实低头,弹幕突然飘过一句:"这不就是我吗?"瞬间破防了。谁没在深夜改过PPT?谁没对着工资单叹过气?但正如罗翔老师说的:"所有真实的快乐,都需要长久的铺垫和努力。"也许我们都在演绎自己的"人间清醒"版本,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摸着石头过河。那么你呢?是支持可可的孤勇,还是觉得她该早点认清现实?欢迎来评论区唠唠,没准你的故事比电视剧还精彩呢!



 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尊龙辉煌时代剧情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